我从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外企的中国研究中心工作,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都抱着做深入研究工作的幻想。然而,外企在其中国研究中心设立的项目与其本国研究中心项目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仅就我个人的研究领域而言,在外企总部的研究中心,能够看到理论与工程的完美结合,而且这样的结合在中国最顶尖的高校与研究机构都是没有的。而在外企中国研究中心则根本无法触及核心技术,更不用说在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方向上能够开展什么系统和深入的工作了。“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想要在外企中国研究中心从事真正的研究已然不可能。

这七年以来,我个人的状态可以说是在南辕北辙中积蓄知识、技术、能力、耐心。有这样坚持的精神固然是好的,但若在错误的方向上走得太久,即便待有了一定积累后重回正确的方向,也不见得再有充足的机会和时间让自己走得很远。

朱光潜先生在《谈修养》一书中讲到,“普通欧美人士说:‘生命从四十岁开始。’他们到了五六十岁时,还是血气方刚,还有二三十年可以在学问事业方面努力。”而我目前也正处在精力与智力充足的宝贵时期,而且几乎是在人生中能够有所作为、有所改变和有希望取得突破的最后一个时期。试想,再往后拖延五年、十年,那时的我虽然仍未退休,但是精力、智力、记忆力、视力恐怕都要衰退不少。届时若再想于理论和技术上有所突破、做自己想做和应该做的方向,将会为时已晚。

一天中最宝贵的时光就是白天的8个小时。而若像大多数人一样将这8个小时全部放在公司工作上,则下班回家后固然可以做一些属于自己的事情,但是人的精力、专注度、做事的效率和质量都已无法和白天的状况相比。如此长期积累,至多也就能养成个搏人眼球的“业余爱好”而绝非“专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时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谈时间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时间理应变得越来越贵。因此,反而应该让自己的思路跳出金钱、名利的桎梏,更多地考虑该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无限的潜力,由此做一些于国家、社会正确有益的事情,创造更多的价值。

如果我不去尝试自己认为在理论的深度、技术的先进和设计的品味上正确的事业,则会留下终生的遗憾,而我也将成为彻头彻尾的懦夫和空想家!《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5.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当一个人有了自己充分的理性思考,就应当做出决定并且坚决、果断地行动。

更多阅读:《中年人的人生正途》、《从未对学术感到幻灭》、《职场人生的成功“越狱”》、《跳出在大企业打工难以善终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