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无论身在国企、外企、民企,还是高校和政府机关,在职场上常常体现的是个人作为工具性(即,孔子所说的“器”。参考《论语·为政 2.12》:子曰:“君子不器。”《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的一面。如,不少人其实并非在为工作的精确与品质努力,而仅仅在为考核指标添砖加瓦;受游戏规则和团体(错误)价值观的制约,其自身的价值亦未必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回报。这样一来,便总会有令人不满意甚至是厌恶之极的事情要做,也就容易在心中产生要立刻逃离的想法。但仔细想想,在个人知识与能力的积累还不够充分的情况下,提前“越狱”的后果又会是什么?想必只能是前功尽弃,毁于一旦。因为,即便怀着美好的憧憬换到下家,也享受到了有所提高的薪水,在度过一段颇具新鲜感以及上层主管要求较为宽松的“闲适期”后,恐怕种种不快和无法解开的死结又会重新浮现——个人的嬗变已实属不易,大环境的改善更是毫无可能。而自己为此轻率选择所付出的代价则是不可估量的。这包括耗费的大量时间、精力,专注度遭到破坏,以及职业发展轨迹受到的扰动与偏离。

面对上述困局,理性与合理的做法是在将本职工作做好的同时——至少做到没有明显的阙漏,应当利用闲暇加紧提升自身实力以塑成专长,培养兴趣爱好以丰富个人生活。这就像是在越狱所需条件还未准备好时,无论处境有多艰难,忍受着多么大的痛苦,也一定要坚持到准备充分的那一刻再展开逃离行动。尤其是对于那些人到中年、陷入职业发展瓶颈期的职场人士,能够实现人生越狱、冲出桎梏以实现自我也就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机会了,可谓成败在此一举。此时,任何迫不及待地将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能量提前释放的行为只是在做无用功。

当然,一个人工作以后,相对于学校环境往往面临更多干扰,因而塑造与提升自我也变得愈加困难。但无论身处何时何处,人都不可能随心所欲改变他人和环境。相反地,要习惯在充满干扰的环境中,寻找与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集中精力学习、训练,以达成最好的自己。需知人的精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下降,而且工作上的事务也可能会愈加繁忙。若一再拖延下去,到最后即便想有所做为,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总结出应对原则与策略与大家分享。目的便是用以时时警醒自我,且尤其是在个人发展受阻的时候,于当下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完成到什么程度——正所谓“知止而后有定”。

1. 基本原则:明确自己的底线,即不论当前的环境如何恶劣、艰苦,为了自己的人生主线以及最终的至善之地而一定不能妥协和放弃的原则。

2. 近忧:在当前环境与条件下,以一定的质量(并非完美)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明确哪些是自己应当保持、利用和争取的,如资源、机会、闲暇等。这就像是戴着枷锁也应跳出好的舞蹈,并在长期艰苦的积累中完成量变。

a. 明确当下对自己有益的事以及相应质量和度的把控,从而避免过度陷入当前的工作而偏离自己的人生主线,避免因完美主义而舍本逐末。

b. 明确当下自己应当坚守与保持的和尽力争取的。前者是消极、被动地坚守保持,后者则是积极地有所作为。

i. 在坚守与保持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一、与个人发展方向与至善之地保持一致的长期学习与知识的输出——需要明白一点,只有将输入的知识转换为输出,例如,写博客、出书、发表演讲、做他人的导师等,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二、温故知新,勤于练习与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月无忘其所能”的成效。

ii. 在主动争取方面,则可以寻找并参加对自己有意义的实习与培训机会。

3. 远虑:明确自己的下一个人生高度位于何等层次,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是经过长期艰苦积累与量变后的质变或者阶段性质变。该远景目标用以判断眼下所做的一切是否符合这个大方向,以及时时评估自己是否已到了新高度,是否需要提升至新环境。

以上从1至3形成一个循环,应予以反复和深入地实践,由此也便形成了一个人在其职业道路上的动态发展过程。随着不断地迭代,自我的人生高度也会不断提升,经由量变产生质变,最终得以实现职场人生的成功“越狱”。

Backlinks: 《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