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时间追踪分析
仿照柳比歇夫的做法,我在三月份也试着进行了个人时间追踪。一开始,想着为了记录方便,就安装了iPhone的“时间块”应用。经使用后才知道,由于开发者个人“武断”地认为“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时间记录没有必要做得那么精确,否则时间记录活动本身就会浪费不少时间”,所以在该应用中,最小的时间记录单位是15分钟的时间块。若不细想,便会觉得这一刻钟时间块的精度倒也还可以接受:毕竟,对于耗时太短的活动,也没有什么必要去记它。若值得记录的最少活动时间是10分钟的话,那么误差也就只有5分钟。然而,这只是单次记录的误差。如果需要长年累月地对个人活动进行记录与分析,误差的累积效应就会非常可观,以至于该应用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如果用户想要认真对待时间记录这件事的话。最终,我还是采用了手工在Spreadsheet中记录的“笨办法”。通过设置合理的活动分类、子分类,设计并创建数据图表,完全可以得到媲美“时间块”的可视化效果,而且具有自己想要的任何记录精度——目前,我使用5分钟的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分析个人活动的要求。
整个三月份我共记录了655条数据。经初步分析可以发现:
- 被追踪的时间占三月份总时间的76%。这一比例还有待提高。
- 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人生中大部分的时间被吃与睡占据了。
- 时间追踪共用253分钟,平均每天9分钟。可以看出,这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考虑到还有一些零星的记录时间,每天最多也就是花15分钟来记录吧。
- 在学习方面,对数学、音乐、哲学三科的投入较为均衡。
更多阅读:时间追踪小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