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读了很多书,但学习效率、思维水平、生活品味、人生境界仍没有得到太大的改观——这里暂且排除那些仅将读书作为消遣的人。固然,好读书、读好书对人由外及内的影响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来不得半点的马虎与急躁。但不可否认,读书方法与流程对于最终的收效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不只是开卷有益这么简单。一般来说,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会划重点、做摘录、写心得。读完全书后再不定期地拿出来翻阅回顾。这其实算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了——至少可以让自己在与人交流时显得有些学识与品味。即便如此,这个读书方式仍旧是不完善的,以至于无法让自己产生更大的改观。

针对这个问题,我经过仔细思考,总结出书籍阅读的完整流程需要从一开始的阅读开始,到做笔记、写心得,再到反复回顾与实践,逐渐固化到自己的心智中,最终再推己及人,形成影响力。具体说来可分为如下7个阶段:

1. 阅读——信息由感官输入:随手画重点,加标注,记录个人评述。

2. 摘录——重点信息的拷贝:要点,警句,知识点可用思维导图来组织。在不失细节的同时,又能统览整个知识结构。

3. 注解——针对原著的理解、发挥:如同古人对于史书的注释一样,注解内容之丰富远大于原文本身。这是以自己的眼光与思考来拓展、引申原文,有所新的发挥。

4. 学而时习——在反复中加强印象并有新的体会:每一次的体味都会有所不同,将心得记录下来,整个心路历程值得以后参考。

5. 践行、提升:形成习惯,改进个人实践,要将所学固化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

6. 影响力:以个人之提升影响他人与环境。

7. 再创造:基于个人提升的实践和影响他人与环境的实践,有新的著述与创造。

其中,1、2阶段为相对被动的阅读;3、4阶段则是基于原著的自省与修炼,属于量变;5、6阶段是读书对自身以及他人产生的改观、变革,所谓推己及人,属于质变;最后一个阶段为最高境界,乃是融汇贯通后的再创造。需经过多年的积累、砺炼、实践方可达到这一层次。

此外,在开卷之前,还应有一个筛选环节。通过浏览书的前言、简介、第一章,对以下三点作出判断:

1. 该书的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目标与需求;

2. 自己目前的知识水平能否充分理解该书讲述的思想、内容、理论方法;

3. 该书的写法、风格、质量是否适合自己。比如,对于那种前后不联贯,翻译或编写错误百出的书就不用考虑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提出的方法与流程绝不能仅停留在纸面与口头上,而应反复实践、体会、修正。希望每个人都能由此步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并以自我的提升帮助与影响他人。

Backlinks: 《反问题的启示》, 《关于个人博客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