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长时间跑步或游泳总会有一个不适期,而坚持过了那个阶段后便不再感到疲惫一样,自己现在的数学学习也正处在最为难受,随时都可能放弃的时候。而这也恰恰是最需要坚持的关键时刻。试想,如果有这么一种坚持,它能够使人舒舒服服地养成好习惯,轻轻松松将困难的任务达成,或者如上帝眷顾般地实现梦寐以求的理想,那它也就算不上是坚持了,或者说已被大打折扣。当自己觉出肉体上的苦痛、精神上的折磨,发现仍然行动不辍,即便是步履缓慢却也未曾放弃,这种状态正是自己应该予以认可与欣然接受的!

还有一个困扰自己的问题是,正在学习的数学理论与工作项目所需的技术没有任何直接与短期的关系。即便从长远来看,二者之间何时能够产生联系并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似乎也是遥不可期。如果自己的学习效率不能提高,研究没有显著的进展,且总是如井中蜗牛般地前进五步、后退四步,那么目前的学习于己于人究竟有何实质的价值与意义就无法说清了。对于逐步走向平庸与无能的自己,那个已无改变世界甚至自我的勇气而只能无耐接受现实的自己,恐怕只能从数学学习中得到些许心理安慰与精神寄托吧!

可一切果真如此么?仔细想来,似乎仍有那么一线希望。数学学习与阅读名著小说不同,它绝不是打发与消磨时间的工具,也不是为了自娱自乐或提高个人修养——除了文明礼貌、举止行为优雅外,个人修养的提高所能带来的价值是极为有限的。其关键在于纯粹理性与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对自己人生的支撑,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对人类智慧宝库的贡献。可以说,这种活动本身便是对自我精神与意志自由的最好证明。它所遵循的原则是以真理为准绳,而无需为任何情面作出妥协与伪装。它不会使你自己成为别人的提线木偶,或者因精神空虚而只剩下如昆虫尸体般遇风即碎的躯壳。

既然数学学习尚存这么一线希望 ,那么就需要把它作为终极目标确定下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与圣人相比,我们所拥有的后天物质条件要更加丰盈,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多,质量也更好。然而,曾经的我堕落到连自己都觉得俗不可耐的地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立志,没有一个终极目标。没有志,则不会一以贯之地去学。即便年至三十,在物质上算是立住了,但在个人的学识与思维水平上还远远未及而立的程度。待到四十,恐怕也根本谈不上什么不惑。需要明白,这个不惑,并非对社会上的规则与潜规则,以及左右逢源所需的伎俩而熟稔,而是对自我人生追求与理想的明确以及由此产生的矢志不渝。

更多阅读:《没有终点的求索》、《君子不忧不惧

Backlinks: 《没有终点的求索》, 《君子不忧不惧》, 《四十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