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自己的平庸
软件开发、文章撰写这类工作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软件究竟能否被用户接受,文章是否能够被出版社录用,这都没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可以参考。因此,为了用户的接受与出版社的录用而将自己的目标设定为把事情做到完美无瑕,那么这些任务就会被无限地拖延(procrastination)下去。我自己便一直有这种拖延症:写文章的效率很低,往往困在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上,反复修改,半天都写不出一段完整的内容。而这对于 HierBEM 项目开发与文档工作的推进是致命的。
考虑到我们自身编程、写作能力的有限性以及短时间内不可能快速提升的现实,在细节上反复斟酌推敲的边际效益极低,因而没有太大意义。《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5.20》也讲到“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所以,只要是因循严谨的逻辑去写,表达出了自己内心想阐述的意思,任务的初次迭代就算是完成了。代码、文章的改进与完善是在后续的几次迭代中进行的——当然,迭代的次数同样也要有所节制。同时,自身编程与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在不断的实践中 长期形成 的,并不是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
总之,认清并接受自己的平庸,避免完美主义,依照自由的思想与严谨的逻辑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展现自己真实的水平便好。没有必要向世界或他人证明我们有多么出色。与此同时,秉持长期主义,不必操之过急,在整个人生跨度内实现对于完美的不断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