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质与宁静
害怕出现问题及随后的一系列麻烦、不愿去厘清混乱与复杂,这都是缺乏勇气与宁静的心态,是懒惰与怯懦的表现。在这一点上需要学习与践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书中提到的寻找“良质”、保持“宁静”。唯有如此,才能将数值算法的开发与验证工作做扎实,且同样能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都处理好。
P4194-4204 保持内心的宁静在机械工作上并不是一件小事,它是工作的核心。能够使你平静的就是高级的手艺,反之,则是低级的。规格说明、测量仪器、品质监督与最后阶段的品质检查,这些都是达到内心宁静的方法。而最后真正重要的,就是要达到内心的宁静,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因为只有内心宁静,我们才能觉察到良质的存在,它超越了浪漫和古典的认知,将两者融合为一。无论进行任何工作,都必须具有良质。要想具有鉴赏力,了解如何完成高级的工作,体会和工作融为一体的感觉,就要培养内心的宁静。如此一来,良质才能出现在你的心中。我所谓的内心的宁静,和外界的环境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出家人在打坐,士兵在隆隆的炮击声中,或者是机械人员正在做万分之一英寸的校准,都可能产生内心的宁静。它涉及到一种自然的态度,让人与周围的环境完全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有许多等级,而宁静也有许多等级,你的功夫愈深,就愈了解它的深奥和困难度。事实上,很多成就都是只从某一种角度发现了良质,发现过程中必须有这种自然的态度,否则这些成就就相对没有意义,也很难达到;
内心的宁静分三个等级:生理的、精神的、价值的。只有提升等级,才能不被来自外界与内在的杂音干扰,才能与工作融合,进入艺术的境界。
你能从技巧高超的技术人员身上察觉到这种融合。如果你不认为他们是艺术家,那就误解了艺术的本质。他们有耐心和关怀,也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但是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们与手中的工作融合为一,因而产生了内心的宁静,能够独立处理自己的工作。在工作的时候,他的思想和工作都不断在改变,一直到作品呈现出它该有的形式,他的内心才会得到真正的安宁。在我们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时,就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仍然会和自己的工作疏离。优秀的技术人员就不会如此。如果他对手中的工作很感兴趣,他就会沉浸在工作之中,而不会产生主客观之间的对立。然而在科学界,因为传统的二元化观点,人们就很难产生这种心态。
“进取心的陷阱”这一说法非常适合我目前的工作情境:编写程序需要考虑与把握千头万绪的细节,以及调适程序时必须应对各种出乎意料的情况。对于书中所说的“突然出现的挫折经常会在你认为大功告成的时候出现”,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我屡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如今便已不再对即将出现的阶段性成果或者成功抱有巨大的欣喜与期待了。相反地,我变得更加谨慎、冷静,或者说是“保守”。每每看到曙光的时候,我总是想着“先不要急着下结论”,“等经过了系统的测试后再看看是个什么结果”,“即便是当下的棘手问题成功地被解决,之后还有更高且无穷无尽的山峰需要攀登,因此,还远未到庆祝的时候”。这样一来,我就不再会被胜利或者仅仅是“小确幸”冲昏头脑,而是尝试回归于平静之中。
这些意外都会消耗一个人的进取心,减少你的热忱,让你觉得十分沮丧,以至于想放弃。我称这些为进取心的陷阱。
在你刚刚开始从事一项工作时,突然出现的挫折似乎是最让你担心的,尤其是它经常会在你认为大功告成的时候出现。
因为算法流程复杂、细节繁多、易出 bug ,且还常常需要摸索试探,这个时候就需要像是机械维修时摆好所有大大小小的零件并尝试各种组合那样,将数学理论中的各种情况与条件,数据之间的关系、函数调用层级列写在纸上或者工作日志中。尤需要注意的是,不用在乎这些记录的形式是否完美,关键在于要快速构建对于思想内容的直接表达与呈现。不过,细心、谨慎、不能有任何遗漏是必要的。只有将细节、流程、宏观结构、最初的想法都呈现在眼前以方便随时调用并加入新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够大胆地尝试、做大规模的修改与重构。若不去触及根基,只做小的修补,是无法获得质的提升的。
避开陷阱的第一个技巧就是拿出你的笔记本,写下拆卸的每一个步骤,然后记下以后重新组合时可能产生的问题。
一定要静下心来。如果你想加紧脚步,弥补损失的时间,可能反而会错误百出,最后又得全部重新来一次。通常是因为你缺乏某种信息,重新组合的顺序才会错乱。明确这一点很重要。常常,重新组合会变成一种试验性的技术,你把它拆解开,变化一下,然后组合起来,看变化之后是否仍能运转。即使不能,这也不是失败,你通过这一尝试得到的信息才是真正目的。
寻找问题的根源时, 首先进行头脑风暴, 基于理性分析和发掘内部的数据来尝试各种可能。若仍无结果,需要切换到发散模式。在这一点上,本书与《A Mind for Numbers》不谋而合。
一旦毛病再出现,要尽量把它与摩托车的使用情况联系在一起。以熄火为例,熄火是在车子跳动、转弯或者加速的时候出现呢?还是只在天气热的时候出现?这种推测是找出因果关系的有效途径。若是迟迟无法解决某些状况,你就需要去好好地钓一次鱼。其实,不论修理有多么枯燥,远比几次三番送去店里修理要好得多。
价值的或者是思想的僵化,也是调试程序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从在百思不得其解(事实上并非真正的”百思“,而只是陷入了一种执念),到束手无策,再到最后的豁然开朗,这是僵化到极至之后不得不转入放松与平静,然后便在放松与平静中揣摸、反思,逐渐产生了新的视角与线索。
在价值的陷阱中,最常出现而又有害的是价值的僵化。这是指固守以前的价值观,无法从新的角度衡量事物。
通常不成熟的判断就会导致这种状况。你认定了问题就在这里,但结果证明不是,你就傻住了。你必须找出新的线索。但是在你找出之前,你要先摒弃旧的观念。如果你一直坚持自己原来的看法,就无法找到真正的答案,即使它就在你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