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点滴(2008)
这里将我博士期研究期间的点滴与心路历程摘录出来,似乎仍有感触与启发。
2008-01-05 习惯就是经常在正确方式的刺激下逐渐养成的。好的坚持,坏的摒弃,问题就解决了,局面也会慢慢地好起来,这就是进步。应该学习曾国蕃的精神,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让自己到战场上去锻炼和成长。整天坐在花园里背书,知识最终只能是被荒废掉。这就像是被遗忘在角落里的美味,长时间无人问津,自然就变坏了。
光是看别人的文章,只是在替别人想而没有自己的思考,那就会感觉什么也不理解,什么也搞不懂。当然,光是空想也不行的,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想也想不出来。但只要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那就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了,真正做到独立科研——不只是独立于导师,而且要独立于文章,独立于别人的思想。
2008-01-06 每天不断地总结与回顾,审视自己的行为与进展,应该可以保持不骄不躁的作风。这样一来,当遇到困难时,才能从灰心丧气中迅速地恢复——因为自己始终都是努力的,始终都不曾放弃希望。如此坚持下去,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学习充实,即使成不了世界冠军,但却会越来越强壮。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在数轴上的极限。在你达到它之前,你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能力有多高,成果有多大。问题是,很多人在到达自己的极限之前就已经放弃和退却了。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差别就在这些极限点的位置不同,这是上天或命运赋予我们的,我们自身无法逾越。与别人的比较、竞争,应该以自己到达极限点时的状态去比较,而不应在此之前就过早地下定论,那样很可能会得到错误甚至相反的结论。
2008-01-08 当看到自己曾经亲手推导过、写过的东西时,我会因为遗忘而产生抵触的情绪:觉得时隔已久,在情感上已难以直接接受结论,也不想再“浪费”时间去重新复习。在编写算法代码时,底层框架一旦写好,我就会不由得将其视作精美、娇贵的复杂机构,不敢再轻易改动了,生怕哪里出什么问题。但是,要想有质的发展与进步,就不要怕对已完成推导的理论公式重新展开研究,也不必担心对编写好的代码作出大的修改。
2008-01-16 竟然在原来一直被我奉为圣经的 Le Roy 的文章中发现了数量级的错误,将个位数算成了百位数。看来,真的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啊!一方面,要以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对待文章中的每个证明与结论;其二,需要自己的主动思考与判断,不能像小学生一样被动地学习;第三,需要广泛搜集资料,一篇文章出了问题,不能只是自己大胆怀疑,还需要多多查阅其它资料,看看其他人的工作是怎么样的,在这方面绝对不能有个人崇拜!!!
2008-01-26 很多文献的基本思想都是基于某个人的灵感,即通过一个人的引发,产生出一系列此方面的工作。所以,在我们对某个领域较为了解后,其主旨思想、方法策略应该基本上已印在我们的心里了。这时候完全可以大胆地、充满自信地用自己的话和思路去重述、解释其中的原理和思想,没有必要一写文章就立刻生出查阅别人作品的冲动,然后费尽心思地从中摘章抄句。
这一点有些像小学生初学作文。一开始不敢、也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且文字功力不过关,所以基本上都是将范文中的片段拿来改一改,然后就好像成了自己的。再到后来,随着语言能力逐渐增强,开始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也有了自己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的真感情,此时反而觉得范文成了古板、枯燥的东西。
2008-07-30 突然间想到,自己充其量做的不过是 numerical experiment ,根本就不是什么 numerical analysis 。
这便是在工科领域内做数值计算的局限——根本性的问题是搞不定的。
Backlinks: 《永远保持谦卑与不自满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