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将我博士期研究期间的点滴与心路历程摘录出来,似乎仍有感触与启发。

2007-01-06 应该保持高中时的那种认真,专心,细心,还有耐心。

2007-04-14 问题从寒假到现在拖了这么久,一直都没有找到正确的原因。……思想在一瞬间进飞逝了,没有引起自己的注意。所以,这证明自己还是不够细心,没有抓住所有的思想火花尽力地去验证,去实验。

2007-07-09 随时随地的积累知识,多用笔记录,多思考,并且将其中有价值的、较为成形的东西及时电子化存档:就像是用 CVS 管理自己的代码一样,一定要有一个好的管理,组织知识,但也不能太过于频繁地迁入迁出,在开发出一个较为成熟的版本,在思想比较成熟的时候再提交版本。毕竟,人不能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做打字员。 需要将知识的能量适放出来,发挥它们的作用和价值。科学知识不只是用来赏玩或陶冶性情,更重要的是为大家所共享的知识库做出贡献,能够改变人生的思维和生活。所以,需要具备敏锐的眼光,发现有意义的科学研究方向,看看自己能够在该领域做些什么,如果能够对其有所改进,就投入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做出研究成果,并将其发表。这就像是 “A beautiful mind” 开篇所说的那样,要进行 publishable and applicable 的研究。 一门语言以其自身的特点向我们提供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所以应该在应用与实践中去学习。从硕士项目中就可以看出,通过几个月的编程实践,现在已将 MATLAB 搞得比较精通,而这些精通和实践中产生的灵感均是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反之,若整日捧着文档苦读,虽然也乐在其中,虽然也有所收获,但终究不会像现在这样了如指掌。即使将其印入脑中,暂时也只是原料而已,离实际的灵活运用还有一段距离,而且这样的 原料知识 通常都是容易遗忘的。

2007-07-12 终于要发表第一篇文章了。虽然不过是 a piece of small cake ,但不管怎么样还是细心准备了,毕竟不是每个人一出世就当伟人、当元帅的。在为这篇文章整理计算结果的过程中,才发现平时只是算了一堆数据放在那里,没有进行整理,更没有进行分析。到了要发文章的紧急关头,才慌慌张张地重新处理数据、绘图、分析、计算,忙得不可开交。其实,若只是写了算法,计算了结果,任务才只完成了一少半,剩下分析数据、提出结论才是科研的真正目的,而且在这个方面更需要深入的思考与分析,这可不是体力活!

2007-07-24 要事先做好全面的思考与准备工作,先在纸上涂鸦几笔,有个大致的思路,然后步步细化直至可以较容易地直接编程即可。写完程序后,要离开屏幕,闭眼想一想还有什么疏漏的地方,仔细检查代码,然后就 几乎 可以放心地让它们去运行了。

2007-09-17 原来的学习与研究不够认真、彻底,没有足够的“求知欲“。结果到现在才开始搞清楚一些基本的词汇与概念。在这方面没有下定决心的意志与精神,就很容易得过且过混日子,整天浑浑噩噩,没有方向,也没有最基本的耐心。 为什么不能足够大胆地去认真推导自己的东西,而是完全被书所控制、笼罩了。离了 reference ,就无所适从,脑袋皆空,理智全无,这真的是有些离谱。很多的知识和推导过程究竟跑到哪里去了?脑袋里究竟装了多少真正的知识,塞了多少无用的东西? 不用为记不住东西来找借口,只是因为不够勤奋、不够认真,而且练习与实践得太少。所以,当前的研究工作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心无杂念,一心一意地去做,持之以恒地去做。如果认为几天就能够迅速地搞定一个难题,如果认为看书没开始几天就感觉没有什么收获,没有什么希望,所有的这一些都是浮躁的表现。

2007-09-21 文章与书中也会有错误,所以不必过于拘泥于书上的每个细节,更不能因为过分追求细节而停住了前进的脚步,从而阻碍了对于整篇文章或书的理解与把握。经常的情况是:因为某个细微环节的推导(当然,可能也是由于自己基础不牢导致的),而整个大脑停机,连一点点的兴趣与耐心都没有了。所以,至今都鲜有完整读过的书,基本上都是中途放弃了。到最后,只能是刹有介事地告诉别人我学过什么,读过什么,但均无法深究,更无法将其应用到实际中,对研究没有任何的帮助。 所以,在开阅读始时,真的不必一下子就细化到最底层。应该先把握总体思想与流程(这还是可以做到)的。这样首先就可以有 20% 的收获吧?!然后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再进行细致的研究与推导,关键问题积极向别人及时请教(否则天长日久,放在那里又不了了之,遗忘在记忆的垃圾堆)了,这样也就达到了学习与研究的目的。毕竟,不是每本书都是基础课,都是教科书,不可能对每本书都是从头通读一遍。曾经复印了那么多书,但真正认真读过的又有多少呢?

2007-09-24 贝多芬说“我要扼住生命的咽喉”,纳什说“要发现 original ideas”。让我也抓住 数学 这一切问题的命脉吧!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与真理离得更近,才能看得清一切,才能把握住一切。

2007-10-04 技术性的文章应力求简洁明了,记住“奥康的剃刀”!要把复杂得问题,以及本来觉得心知肚明但说不清的问题讲得清楚明白,浅显易懂,比那些故弄玄虚、只是罗列公式要难多了。怪不得《电机工程学报》的投稿指南中说尽量用语言文字去说明,少用公式与图片。 有所谓的“增删十次”,看来写文章也就并非是轻而易举、不假思索的事了。所以感觉表述困难、前言不搭后语,也就很正常了。问题在于能否具有在困难的时候好好斟酌,反复修改的精神,是否有不断理顺思路和逻辑,不断锤炼文字的精神。只有这样严格地训练自己,才可以在这方便不断地提高。否则,永远都是停步不前,拿起笔来就头疼。 所谓万事开头难,这话一点不假。为了把文章的摘要与引言写得精练、概括,提纲契领,花了我一下午的功夫。但后续的内容就应该比较容易,因为基本上就是将原有的思路与结论表达出来,不需要去绞尽脑汁,提炼精华。 一篇文章不能面面俱到,从背景到算法再到结果,每一个细节都详尽地一一道来。应该首先想清自己主要想写什么、要突出哪方面的工作,其次还要考虑欲投杂志的倾向与偏好,从而分清主次,重点鲜明地撰写自己的文章。按照刘元庆师兄的说法,一篇文章应只有一个重点,否则重点不突出,让人摸不着头脑。此外,文章写作尽量言简意赅,不断精炼语言,用清楚的文字、简单的句式来表述意思。写自己做的工作、突破和发现,对别人的工作只需概述、注明参考文献,使本文的思路不断即可,不必重述一遍。论文不是教科书,应默认文章的读者是这个方向的专家,且完全具有根据本文现出的蛛丝马迹自己查找相关资料的能力。 曲线绘制得并不是越完整、越漂亮越好,而是应该经过一定的分析处理,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现出来,而且要能够体现出其中的规律所在,为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2007-11-12 也许人就是在不断地自我修正、自我调整中向着目标一步步地迈进。就像是飞向月球的嫦娥,在行进中时时监测自己的坐标与轨迹,随时进行必要的航向调整。有谁一开始就会有效地阅读文献?至多是上手很快,能在短期内很好地掌握研究的方法与技巧。自己慢一些并不要紧,但只要坚持不懈,最终的结果也不会比别人差。 文献的阅读可以说是屡读屡辍,屡辍屡读,就像是当初学习新概念英语,也是时断时续用了几年的时间才学完一册。但结果如何呢?最终不是能够从丑小鸭成为天鹅么?量变的过程中也许看不到一点希望,也许觉得许多的付出没有丝毫的回报。但若在此时此刻对自己下定论,对以后的前途与命运下定论,十有八九会是错误的。 笨人是否需要反省呢?真的只有天才的反思才真正地有作用?其实,笨人更需要不断地反省,自我提升。不是为了要成为天才,因为他一辈子都成不了天才,而是为了让自己能够由笨拙到灵巧,哪怕有一点点的改善与提高,对自己都是有价值的。而且,虽然不能像天才那样对人类对社会有重大的促进与推动,但至少自己不懈的奋斗经历,自己失败与成功的经验对于他人来说都是还是有益的。毕竟,大多数的人终究是普通人,他们也需要一条能够让自己成功、出色的可行的路。

2007-11-13 随着阅读文章的数量逐渐增多,也慢慢地开始产生感觉了:当然,现在的阅读量与效率离一天一百篇的标准还差的很远,而且所谓的“感觉”也只不过是对知识与概念的熟悉,还没有自己的思想与创新。但毕竟这都是登堂入室的第一步。

2007-11-15 也许读文献的效率还是太低:不能想得太多,不能钻得太深,记住,只是了解、了解!!!

2007-12-10 本来学的好好的,也有自己的思路与想法,和整套的方案,结果导师半路“指点”了一下,然后自己就前功尽弃,又回头做别的东西了。这不就是在搅乱局面么??搞得现在什么都只是看了一点点,开了一点小头,但什么都不行,都处在停滞的阶段。 搞物理跟搞工程,搞数值计算完全不一样。若只搞工程与计算,可以不问其所以然,可以不晓得其中的推导与要义。但既然搞的是物理,搞的是理论模型,就要把里面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别人不想搞清楚的东西,不一定自己也是那样不了了之。这样的话就不可能有什么重要的成果与创新。 所以,没有学过的物理都要一一补起来:量子,固体,电介质物理,理论力学,统计物理,这些统统都要认真看一遍!!!否则的话,自己每天恍恍忽忽究竟做的是什么东西?一堆没有价值的垃圾,而且自己还说不清其中的道理。整天忙来忙去的真的就是一纸空文,漂忽不定,始终都是外围的工作,没有切入核心。

2007-12-21 关于行列式的定义:虽然本科教材没有给出关于行列式的排列式定义,但毕竟这些都是基本的概念,自己仍旧没有掌握,看来还是基础相当地不牢固。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子:开始时形成一个大思路,这不是什么难事,而且洋洋自得,觉得颇为简单(当然,这样的总体思路无疑是必要的)。但是这离最终的实现还相差很远。 如龙桂鲁老师所说,“不要成为明星科学家”,只给思路,但自己实现不了。 数学也是如此,其根本的目的不在于像是物理一样知道几个词汇、几个概念就觉得了不起,其更多的魅力在于底层的技巧与推导。这就是基本功,是我曾经没有好好练习的地方。

2007-12-22 需要对看过的东西进行系统化的、较为详细的整理和总结,不能随手记下来之后就放置在一边。时间一长,再回过头来看这些文字,就感觉像是荒地长了野草,再也不想去动它了。所以,正规化,系统化,定期总结,是积累与学习知识的关键。

Backlinks: 《永远保持谦卑与不自满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