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时期,我们系里的王赞基老师曾教导同学们要做“顶天立地”的研究。所谓“顶天”,是深入、扎实地学习与研究基础理论,达到高屋建瓴的境界。所谓“立地”,则是将基础理论通过工程技术方法准确、可靠、有效地实现出来,以解决现实问题。经过多年的学习与研究实践,我对这个原则也有了更多的体会,总结如下与大家分享交流。

  1. 顶天的意义

    • 只有以基础理论作为支撑,我们才能将貌似不同的众多具体问题抽象为较少的几大类问题,然后再以通用的数学方法统一求解,从而降低了工程问题的复杂度,也避免了因重复求解类似问题带来的麻烦与可能的错误。

    • 要将全面、系统学习基础数学与物理理论作为重要但不紧迫的长期任务,一以贯之、不计利害、终其一生地坚持下去。虽然“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但只有在这个解惑、求真的过程中,才能令我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培养,使我们理性的光芒得以充分发挥和绽放。

    • 孔夫子通过“有教无类”以求实现人在精神、意志、人格上的平等。而我们恰恰能够在与名利无关的纯粹的基础理论学习中,“克己复礼”,践行夫子的伟大理想。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15.39》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

  2. “顶天” → “立地”:因为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所以为了在“顶天”的同时“立地”,我们也要能够及时地从寻根究底的纯粹理性中跳出来,围绕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和待实现的软硬件功能,挑选出与之直接相关的理论成果,予以快速实现、验证、产品化。正如夫子所强调的知行合一:“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论语·述而篇第七 7.28》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3. “立地” → “顶天”: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每每遇到因理论知识不足而陷入不解与困顿的时候,工程上的“试错法”与“打补丁”已不再奏效——即便能暂时应付,也往往是极其糟糕与丑陋的实现与设计。此时,便要收起“急功近利”的心思,宁神专注,进入理论的海洋深度下潜。夫子说的“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正好在这里适用。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15.31》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 “顶天”与“立地”两种模式均需要一丝不苟、点滴积累、不断迭代。面对看不懂、搞不通的困境,仍要坚持阅读专著、文献、代码、文档。只有持续的努力才能最终换来解开谜团的“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