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一直以来都喜欢大刘的《球状闪电》远远胜过《三体》。不仅是因为其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描写,还因为在一开篇那个雨夜的场景中主人公爸爸说的一段话:
“其实,儿子,过一个美妙的人生并不难,听爸爸教你:你选一个公认的世界难题,最好是只用一张纸和一只铅笔的数学难题,比如歌德巴赫猜想或费尔马大定理什么的,或连纸笔都不要的纯自然哲学难题,比如宇宙的本源之类,投入全部身心钻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知不觉的专注中,一辈子也就过去了。人们常说的寄托,也就是这么回事。或是相反,把挣钱作为惟一的目标,所有的时间都想着怎么挣,也不问挣来干什么用,到死的时候像葛朗台一样抱者一堆金币说:啊,真暖和啊……所以,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这里说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最大难处还并非理论和技术上的障碍,而是在久无收获尤其是现实利益之后可能产生的自信心的动摇,对初衷、路线和终极目标的怀疑。但是,一个人的目光总是短浅的,即便是自以为理性的判断也都是构建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上,因而是受限的。如果我们认定了积累与耕耘的过程本身就是意义,那么还有什么值得怀疑呢?更何况,若不照此埋头笃行,待到未来的某一天看到有人恰好循此路线将事情做成而自己却依旧在幻想中两手空空,且不是因为个人能力问题而是志向不够远大、信心不够坚定而导致了如此的天壤之别,那么我们对此难道不会有深深的遗憾与愧疚吗?
所以,一旦我们迷上了什么事情,便只管按照既定的方向踏踏实实地去做就是了,而不应将拿到了博士学位、评上了高级职称、找到了高收入的好工作等等量化指标的丰富或极大化当成是自我可以停止学习和成“器”的标志。而且“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这种“痴迷”与时间、地点无关,与个人的身体与精神状态无关。其间任何无聊与痛苦的感受,甚至是放弃的想法,都是干扰的噪声,都是要予以立即忽略和摒弃的。
总之,我们每个人不应限制和辜负了自己无限的潜力和不断提升的可能,就是要“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地朝着真善美的方向走在虽然无比艰辛但却通向光明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