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前言

《论语》编排孔子与其弟子语录既非按时间顺序,亦未分门别类。于是,对于初读者来说,一下子接受这么多具有丰富内涵的经典,便难以在一时之间形成易于理解、能与自身经验形成映照的内在逻辑联系与思想体系。而若想有计划地将这些思想的瑰宝逐步实践就会更为零乱无序。这就像用无底桶或网孔很大的渔网捕鱼一样徒劳无功。即便孔子以“仁”来“一以贯之”,但这已是高度浓缩的概括与抽象,对于理解与实践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用自己的逻辑思考去编织一道细密的网,从《论语》这个富含宝藏的大海中“打捞”出主要思想,对其规纳、组织、分类,并落实到自己的实践与生活习惯中。这样,每当我们临事而迷或对生活有所怨愤时,《论语》中相应的篇章便会自然在脑海中浮现,从而给我们以精神力量去坚守自己的原则。

以下是我对《论语》中重要且有切身感触的篇章所进行的分类整理。这个分类当是持续更新与不断完善的。即,随着自己理解的深入,体会的丰富,实践的笃实,知与行不断地交互、促进,其亦将会更加地合理与完整;每一类中的章句也会逐步地扩充直至完善;对于每一章句的注释与体会记录亦会不断地充实。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论语》的内涵通常涉及多个层面,同一章句可能会出现于多个分类中。

志向与人生追求

傅佩荣教授所总结的“人性向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的三步曲。对此,不得不提及《大学》的首句: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里仁第四 4.8)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

(子罕第九 9.2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逆境中的坚守

(学而第一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卫灵公第十五 15.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脩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脩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见君子!夫道之不脩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脩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述而第七 7.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雍也第六 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里仁第四 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阳货第十七 17.7)子曰:“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学与教

(学而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政第二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第二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第二 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为政第二 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公冶长第五 5.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述而第七 7.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卫灵公第十五 15.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第十五 15.39)子曰:“有教无类。”

(季氏第十六 16.9)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阳货第十七 17.8)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阳货第十七 17.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做事与说话

(学而第一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为政第二 2.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贡为言语科第二,以下摘录其语录:

(学而第一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述而第七 7.1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罕第九 9.13)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乡党第十 10.1)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乡党第十 10.2)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子张第十九 19.21)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张第十九 19.2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子张第十九 19.24)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颜渊为德行科第一,以下摘录其语录:

(子罕第九 9.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诗经的引用能让言语更加文雅与委婉,摘录相关章句如下:

(八佾第三 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泰伯第八 8.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修养与品质

(学而第一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学而第一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里仁第四 4.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里仁第四 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宪问第十四 14.3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雍也第六 6.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罕第九 9.2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为政第二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季氏第十六 16.13)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尧曰第二十 20.3)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雍也第六 6.3)哀公问:“第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罕第九 9.2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路第十三 13.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路第十三 13.2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卫灵公第十五 15.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与小人之别

(为政第二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里仁第四 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述而第七 7.3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颜渊第十二 12.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颜渊第十二 12.16)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子路第十三 13.2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子路第十三 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第十三 13.25)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路第十三 13.2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宪问第十四 14.6)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宪问第十四 14.23)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卫灵公第十五 15.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卫灵公第十五 15.2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第十五 15.3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季氏第十六 16.8)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生活与人生态度

(先进第十11 11.2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之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候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交友与待人接物

(学而第一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卫灵公第十五 15.4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季氏第十六 16.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颜渊第十二 12.2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罕第九 9.30)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尧曰第二十 20.3)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把握时机、相时而动

(卫灵公第十五 15.2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乡党第十 10.16)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子路第十三 13.2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孟子 万章下)“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孟子 离娄上)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生活习惯

(乡党第十 10.6)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

(乡党第十 10.8)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乡党第十 10.12)席不正,不坐。

(乡党第十 10.15)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乡党第十 10.16)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乡党第十 10.24)寝不尸,居不客。

(乡党第十 10.26)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更多阅读:《孔门弟子》、《孔门弟子思维导图

Backlinks: 《由《论语300讲》所感》, 《孔门弟子思维导图》, 《孔门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