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在常州东芝变压器厂的第一天实习。工厂里的制度与生活规律毕竟与学校的不同:在学校里,虽然在前一天就已雄心勃勃,欲充实地干一天,但等第二天到来的时候,原有的那种紧张与激情都无情地被莫名其妙的慵懒、困倦、消沉所取代,眼睛盯在书本上,却半天也难翻过去一页。这种倦怠慢慢地消磨了人的斗志与力量,更让人觉得一切都非常困难以至于无法攻克。而在这里,所有的人都在认真的工作,中午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也给人无形紧张与压力。然而也许正是这种压力,让所有的人都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虽然来的是日本公司(董事长与总工都是日本人),但却不能不对他们在各方面的精益求精、细致入微深表佩服。这些精神是非常值得去好好体会学习,不只是要把事情做好,更主要的这是人的生活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生活的勇气与目标。

下午的会上,潘科长召集大家开会。会上在对项目进行介绍后,潘科长主要强调了制订计划的意义与重要性。以往,自己总是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之中:计划订得太少太轻松,则无异于浪费时间;计划制订得过紧,则形同需设;再加上日常总会有未预期的事情出现,更是应了很多人说的话:“计划赶不上变化”。于是,自己也就在无形之中,开始逐渐陷入“自由主义”,不管什么事,都是想当然的去做,甚至是步骤繁多,需要细致入微的思考的问题,也是以同样的想当然与瞎试的方法去做,其效果要么是浅尝辄止,无法深入研究;要么是事情虽然做成,但整个流程混乱不堪,就像是瞎猫逮住死耗子,整个人也被搞得疲惫不堪。这种情况应该及时改正,不能再将这样的毛病延续下去了。要想做不同凡响的事情,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一切都是漫无目的、缺少周全的计划与实施方案。

如上所述,既然“计划赶不上变化”,那么自然,应该随时地审查自己的行为、自己所做过的一切以及做这些事情的方式,从中寻找失败的教训与成功的经验。由此,判断自己的计划是否制定的过于松散,此时,则需要重新将自己的计划压缩,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否则,需要总结经验:为什么计划未能完成?是制定计划不够实际客观,还是实际执行不利,在做事的方法上存在问题。对于所有的这一切,都应该有所思考、有所总结,这样才能通过完成一件件的事情,使自己的做事能力越来越强,制定计划的准确性与适合性也越来越好。本来,制定计划、安排各种任务、人力与物力资源就是一门艺术,光凭看书是不能将这些学问掌握的,所以,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才能获得大学问,而不只是会做题的工具,不只是精通一门“雕虫小技”的工匠,没有全局与系统观念。

总之,应该随时反省自己的行为与做事方法,及时修正自己的计划。

潘科长所讲的第二点,则是应该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与条件,尽可能多的获得对自己有用的资源。他打了个比方:“比如,现在我是一名科长,我拥有并能支配的资源显然要比下面的职员多;但作为普通的职员,如何发挥自己的积极性,获得比自己职能范围更大的资源?”。潘科长讲的这些很重要,很多时候只是一个人死啃书本,并不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这个时候,若直接向相关的一线人员与专家请教,得到他们的指点与帮助,或者得到他们推荐的书籍与资料,则一定能对原先的问题大有裨益。

言语之间,发现潘科长虽然年龄比自己大不太多,但却经验丰富,讲话办事都很有思想与章法,这些都是应该自己去好好体会和学习的。